您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陇原骄子——国画家陈龙素描

陇原骄子——国画家陈龙素描

发布时间:2015-04-10 15:42:52

文/杨克英

西部的山山水水造就了他的纯朴和睿智。勤勉的个性和独特的心路历程更赋予了他敏锐的艺术直觉,使他从拿起画笔那天起便表现出超乎寻常人的毅力和悟性。他就是带着激情和率真,从陇原大地向我们走来的国画家陈龙。

陈龙早年受过良好的的艺术教育,使其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底和丰厚的理论基础。他为人谦虚热情,坦荡诚挚;涵养己身,宁静澹泊;戒绝物欲,立志宏达,他常以“闭心自慎,经不过失兮;秉的无私,参天地兮”自勉。他远离市藻,不好张扬,苦心研修,忘我地沉醉于书画创作与探索中,追求创作的新突破、新境界。陈龙师承当代著名画家李明强、李宝峰先生。他曾得到过黄胄、刘文西、史国良、王文芳等著名画家的指点和教诲。八十年代初,黄胄先生看过他画的速写后鼓励并为他题写了“逆水行舟”四个大字。刘文西先生鼓励他“做劳动人民的歌手,为劳动人民代言”的期望。 

前人说,艺术就是才气加勤奋。在中国画的创作道路上,陈龙以纯净的心情,辛勤的耕耘,不拘繁缛程式,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思考磨练中,探索自己新颖的艺术语言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使传统笔墨韵致焕发新的审美内涵。 他的作品,以形写神,以线造型,以简代繁,形神俱备,热情奔放,雅俗之间,足见其创意与手法的匠心,都充分体现了他在审美取向上的自由追求。他不断从先哲时贤那里汲取丰富营养,探寻鲜活的艺术基因,不断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知行并举,厚积薄发,历经数十载耕耘,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画风。

陈龙深知画家的魂魄与大自然沟通,是艺术生成的生命线。感悟生命,感悟宇宙,从大千世界问道求道是不可替代的审美方式。美感和审美形成就潜藏于画家对自然人生的感知觉的把握过程中。于是,他体验生活、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在西部的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画了大量的写生素材。尤其画了不少表现我国稀有民族“东乡族”的独特风情,因此在2003年2月1日新春期间,甘肃电视台“羊年话羊”节目中以“羊画家——陈龙”为题的专题电视片节目中介绍称他是我国第一个反映东乡族生活的画家。也是在我国众多画家中为数不多画羊的画家。他对西部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河一水,无不纵观细察,熟悉其形貌,领会其精神,写生忆绘,积稿丰盈。

西部题材,少数民族风情题材,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几乎涵盖了陈龙创作的全部。丰厚的底蕴和生活积累使他“胸有全羊”,对羊的生活习惯,骨骼结构及运动中的各种形态,烂熟于心,故能传神写照,游刃有余。他笔下的羊,笔墨酣畅,意境深邃,情趣处理,极富变化。他长于轻重、浓淡、强弱、干湿、虚实、明暗对比中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他每每出去写生,看到雪白的羊群,偶然一瞬,解动心机,便千百遍去画,去锤炼,直到满意为止。因此他笔下的羊,无论大小,老幼众寡,奔跑卧立,均憨态可掬,有血有肉,形神迥异,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的巨幅名作《百羊图》工细的线描,宏厚苍润,含蓄蕴籍。每只羊都墨韵沁心,生动传神。画面上的羊群中,或追逐嬉戏,或撒欢蹦跳,或翻滚打闹,或扬蹄疾奔,或平稳行走,或羊鸣腾跃,或顾盼相呼,或喂乳 ,或吃草,不一而足,无不形神俱佳,构成一幅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笔墨情趣的百羊长卷佳作。一位资深画家评价他画的羊:“其俊在骨,其美在神,其韵在墨。”已故陇上学者张思温老先生在临终前为他的百羊图赠诗一首:“河州民族古西羌,历代传来善牧羊,借得陈龙一支笔,图城繁息富边疆。”

与《百羊图》同为姊妹篇的《欢庆宰牲节》、《尔德节前夕》、《五羊图》等,都是他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契合,取其精髓,进而开创独家艺术之路的经典之作。在陈龙先生以羊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烧地锅》亦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画中那两位可爱的天真烂漫的牧童烧地锅动态,明朗清丽极具陇原特色的环境,憨态可掬的羊群汇成了吐露心曲的乐章,洋溢着对生活的赞美,折射出画家追求鲜活、新颖,向哲学与美学的底蕴深处开掘的情怀。陈龙先生的羊,富于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西部特色,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留恋,以及对生活的真挚。读陈龙的画,远远不是欣赏画面的形式美,而在形式后面藏着的素质美,欣赏他对生活、对艺术真诚品格。

陈龙中国画创作成功的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陈龙正值盛年,他对生活的反映和观察,独特的人生体验,崭新的审美意象,浓浓的人文理想,使他的作品约法独具魅力,越发具有极高品位。

陈龙坚守西部,如此不知疲倦的描绘西部,如此真实地述说他对西部的挚爱。画家名世,历久不衰,是靠作品的质地。艺海无涯,他一定会层楼更上,无限风光。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剧协会员,剧作家。曾任甘肃临夏地区创作研究室主任、地区剧协主席。)